我國天主教、基督教新教"三自"反帝愛國運動的簡況
我國天主教、基督教新教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,是歷史發展的必然。 鴉片戰爭後,許多外國教會和傳教士以傳教為掩護,平時為殖民者搜集情報,戰時直接參與和策劃對中國的侵略,粗暴幹涉中國內政,侵犯我國主權。我國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,受到帝國主義勢力極大影響。據不完全統計,解放前夕,全國共有天主教傳教士12,000千人,其中外國人佔了5,500;基督教新教傳教士10,000人,其中外國人1,7O0。這兩宗教中,又都以英美教會佔主要勢力,美國教會勢力在20所教會大學中控制了17所,在300多所教會中等學校中,控制了近200所,小學控制了1,500所左右,佔全國教會小學的四分之一左右•醫院控制了200多所,佔全國教會醫院的半數左有。帝國主義已把教會作為殖民侵略的重要工具,一部份傳教士仗勢欺人,胡作非為。在天主教、基督教新教內的一些中國籍神職教牧人員,早就對這種狀況不滿,甚至感到忍無可忍,他們主張擺脫帝國主義對我國教會的控制,由中國教徒自辦教會。但在舊中國,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。 早在1906年,中國基督徒愛國自立運動就興起了。俞國楨(宗周)等愛國教徒在上海發起組織”中國耶穌教自立會”,聲明:”本會由基督教務會華教,憂教案之烈,悲外患之侵,為國消彌挽救而組織。具育愛國愛教之思想,自立自治之精神,故定名曰:中國耶穌教自立會”,”以期聯合同志,鼓舞自力之精神,建立自強之基礎。”這個運動很快得到各地教徒的支持。 1919年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,廣大基督教徒,尤其是教會學校中的愛國青年進一步覺醒,紛紛投入到反帝愛國運動中去。五四愛國運動對教會”愛國自立”起了激勵作用,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的教會勢力。 五四運動後,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採取了新策略,出現了天主教的”中國化”與基督教新教的”本色運動”。天主教”中國化”在使天主教教義儒學化,以適應中國習俗的同時,要求盡快培養中國籍的神職人員。教皇本篤十五指出:”由於天主教對任何國家來說都不是外國的,因此,每一個國家應當培養它本國的神職人員。””中國化”的目標是要使天主教能在中國革命的新形勢下更有效地擴展其勢力,它的口號是”通過中國人為基督教對中國進行和平的和精神的徵服”。在策略上,它盡量利用中國人發展教徒,其中包括通過給予一定的小恩小惠以吸引窮困者入教。為了實施天主教”中國化”。教皇庇護十一先後於1922年和1932年兩次派特使到中國活動,大力增加中國籍神甫和為中國神甫”祝聖”,將他們升為主教。18世紀時,中國籍神甫只有15人,19世紀上半期增加到33人,1900年時為370人,到1933年達到1,600人;中國籍主教在1936年也增加到 23名。各基督教差會面對中華民族的日益覺醒,也採取聯合行動,讓中國人出面,”使教會與中國文化結婚,洗刷西洋的色彩”,各教會組織紛紛在名字上冠上”中華”兩宇,以示教會的所謂”本色化”。所謂”本色教會”,實際上包含了兩層意思,一是要中國信徒擔負責任,二是發揚東方固有文明。使基督教消除"洋教”之稱。他們利用1906年中國基督徒上層分子組織”耶穌會自立會”的 做法,鼓勵一些中國傳道人成立"中國自立會"、"中國基督教會"、"國內布道會"等名目繁多的所謂”三自"教會或傳教團體。1922年全國基督教大會發表了《教會的宣言》,聲稱: "我們對於西來的古傳、儀式、組織,倘若不事批評,專做大體的抄襲,卑鄙的摹仿,實在不利於中華基督教永久實在的建設〞, "所以我們請求國內穌酥基督的門徒通力合作,用有係統的捐輸,達到自養的目的;由果決的實習,不怕試驗,不懼失敗,而達到自治的正鵠;更由充分的宗教教育,領袖的栽培及摯切的個人傳道,而達到自傳的目的。”這裡提出了所謂"三自",即由中國人"自養"、”自治"和”自傳"的口號,但這與天主教鼓吹的"中國化",同樣是煙幕彈,實質也是把一批中國籍的神職人員推到第一線為擴展教會勢力效勞,而由外國傳教士在幕後操縱。在舊中國,”三自"只是口中言、紙上字,除了在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時期,以此為名義強令中國教徒多多捐輸算是”自養"外,直至全國解放前夕,一條也沒有實施過,各種冠以"三自”名目或自稱愛國的自立會無不接受外國津貼並繼續為外國服務。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,基督教新教、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大規模爆發,為真正地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創造了條件。解放初,留在中國大陸上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土尚有1,200多名,天主教傳教士5.500名,他們中的一些人利用所控制的力量,趁我百廢待興之際,興風作浪、肆意破壞。我國宗教界人土解放後第一次大規模的反帝斗爭是1950年的輔仁大學事件。輔大是解放前天主教會辦的一所高等學校。北京解放後,主權回到了人民手裡,但教會仍企圖插手學校行政事務,以減少甚至完全斷絕經費相要挾。7月14日,教會代表寫信給校長陳垣,聲稱如能按他們條件辦,經費還可恢復。次日,又寫信指名解聘五名教授,這一係列無理要求遭拒絕後,教會代表就從8月]日起斷絕了給學校的經費,使學校教學活動和師生員工的生活發生嚴重困難。全校師生召開大會,抗議帝國主義分子幹涉我國教育。人民政府支持愛國師生的正義斗爭並立即接管了輔大。 1950年7月28日,中國基督教青年全國協會出版組主任吳耀宗等40名基督教人士發表宣言《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》,號召全國基督教徒割斷教會與帝國主義的關係,實行中國教會"自治、自養、自傳"的原則,以達到革新中國基督教的目標。隨後不久,在11月30日,以四川廣元縣中國神甫王良佐為首的天主教人士也發表《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》,表示基於愛祖國、愛人民的立場,"堅決與帝國主義者割斷各方面的關係","肅清親美、 恐美、媚美的思想。自力更生,建立自治、自養、自傳的新教會"。這兩個宣言立即在中國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人士中引起強烈的反響,一個以割斷教會與帝國主義的聯係,建立"三自"教會為內容的反帝愛國運動很快在全國展開,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堅決支持。帝國主義分子進行了絕望掙扎。例如天津教區主教文貴賓等, 面對廣大教友紛紛要求在革新宣言上簽名,竟悍然宣布:"神甫簽名者摘權,教友簽名者停止聖事。"與此同時,他們還在各堂口貼出 布告,揚言中國天主教會根據梵蒂岡的指示已經成立"聖統制",早 已實現了自養、自治、自傳,無庸再談三自革新等等,進行恐嚇和欺 騙宣傳。但是,基督教新教、天主教"三自"反帝愛國運動勢不可擋。 1950年10月,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在十四屆年會上作出決議, 支持吳耀宗等人的宣言,並號召全國教徒踴躍在《宣言》上簽名,與 會代表衝破帝國主義勢力的阻撓,表示要在五年內實現"三自"。中 華基督教全國總會在1951年1月22目的常務委員會上作出"完 全拒絕任何外國的任何項目之各種捐款"的決議。中華基督教信義 會全國總部也於1951年1月29日舉行擴大會議,通過了與16個 外國差會斷絕關係的決議並表示要建立"三自"新教會。中華基督 教衛理公會中央議會執行部於1951年2月舉行會議,決定組織三 自運動辦事處和不接受外國津貼。到1951年4月,”中國基督教抗 美援朝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籌備會"成立時,各地在基督教宣言上 簽名的教徒已達200,195人,佔當時全國教徒總數(70萬)的四分 之一強,同時,各地區還一共成立了約30多個地方性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。天主教人士中也出現了同樣熱烈的場面。1951年1月13日,《天津市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》發表,這是天主教反帝愛國斗爭在北方響起的第一砲,喚起了許多愛國教友的覺醒。到1951年1月底,全國共有53個地區的10名主教、186名神甫、4116名修士、40餘萬教徒發表了30篇宣言,擁護四川廣元宣言。 1954年7月,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,1957年8月,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,宣告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已分別切割了與帝國主義勢力的聯係,走上了獨立自主,自辦教會的道路,仰人鼻息的"洋教"現象終於得到了徹底改觀。
|